《黄河颂》教案
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了解《黄河颂》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光未然的相关信息,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。
2. 过程与方法:通过朗读、分析等方式,体会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,理解黄河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意义。
3. 情感态度价值观: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、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,增强民族自豪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难点:
重点: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象征意义。
难点: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,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。
三、教学过程:
(一)导入新课
播放《黄河大合唱》片段,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。教师提问:“这首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感觉?”引导学生回答后引入课题——《黄河颂》,由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。
(二)整体感知
1. 介绍作者光未然以及作品背景。
2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诗歌内容。
3. 教师范读,强调重音、停顿等技巧,并指导学生模仿练习。
(三)深入探究
1. 分组讨论:诗歌分为几个部分?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?
2. 全班交流: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,教师适时补充说明。
3. 精读品味:选取关键诗句进行赏析,如“啊!黄河!”、“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”等句子,引导学生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。
(四)拓展延伸
1. 联系实际生活,谈谈自己对于黄河的认识或者经历过的与黄河相关的事情。
2. 观看纪录片《话说长江·黄河》,进一步加深对黄河文化的了解。
(五)总结回顾
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的主要收获,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。
四、作业布置:
1. 抄写并背诵《黄河颂》全文;
2. 查阅资料,了解其他有关黄河的文学作品或民间传说;
3. 写一篇读后感,题目自拟。
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,旨在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《黄河颂》这首诗的知识点,还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,培养高尚的情操。
标签: